赤诚热切 不忘初心

——记全球青少年艺术大赛名誉主席卢燕

 

这是一件有利于中华传统文化传播的大好事,这是一件有利于中美国际交流的大好事。你做的是两个国家文化友好交往的大好事,我一定支持你。

这是始终怀揣赤子之心的华裔艺术家卢燕在听闻旅美舞蹈家周洁筹办全球青少年艺术大赛初衷时,一段令她感动至今的话。

 

20158月休斯敦星光闪耀的舞台上,望九之年的卢燕前辈将亲临现场为全球青少年艺术大赛获奖者颁奖。

 

卢燕

全球青少年艺术大赛名誉主席

美国奥斯卡终身评委、金球奖评委

三次金马奖获得者

联合国国际和平艺术奖获得者

亚洲电影节杰出成就奖获得者

文华艺术领域影响世界华人大奖获得者

中美电影节杰出华裔演员奖

 

如果人生是一部电影,镜头该从1927年的北平隆冬开始。一个女婴呱呱坠地,唤作卢燕香。看着女儿红彤彤的小脸,听着她响亮的啼哭,她的母亲——当时京剧界有坤伶须生泰斗之称的李桂芬怜惜地想,这孩子不用出大名、挣大钱,只要健健康康、稳稳当当做个幸福的人,不必吃梨园行的苦。不曾想,一生爱好是天然。这孩子从小就深爱表演,三十年后她投身表演事业,以精湛的演技、高度的敬业精神、雍容华贵的气质、知性大气的外形成为好莱坞炙手可热的华人影星,在之后五十余年的演艺生涯中,她横跨戏曲、舞台剧和影视领域,享誉华人世界,如今她已至耄耄之年,依然活跃在舞台和银幕上,她就是我们所熟知的卢燕,一个世纪的传奇。

 

小时候的卢燕,聪明伶俐,学习成绩很好。母亲李桂芬与梅兰芳的妻子福芝芳打小同门学艺,感情甚好。卢燕十岁的时候,父亲病故,母亲带着她寄住在梅家公馆,卢燕拜梅先生为寄爹,在梅家度过了十年难忘的少年时期,梅先生像待亲女儿一般,手把手地教她戏。一次《牡丹亭·春香闹学》彩排结束后,她跑到梅先生身边问:寄爹,我演得怎么样?梅先生说:我教你的,你都做到了,就是还没做到家。这句话深深的烙在了她的心里,时至今日还会常常想起。

从那时起,卢燕就表现出对京剧表演的热爱,但母亲认为她的嗓音条件不好,身体也比较弱,人又老实不善交际,对于戏曲的爱好只停留在兴趣的层面就好,不适合走戏曲专业的道路。母亲希望她踏实读书,将来在银行谋一份稳定高薪的工作,卢燕也认同了母亲的判断。

可是命运好像一块大磁石,吸引着她内心最热爱的表演,潜移默化地把她带到该去的地方,实现她最大的价值。

1945年,卢燕从上海裨文女子中学毕业后,进入上海圣约翰大学读书,同年又转入上海交通大学学习财务管理专业。在学校,她没有像其它同学一样每日沉迷舞会、派对,而是参加剧社,排演《雷雨》等经典名剧

课余时间,她还在大光明电影院找了一份自己很感兴趣的兼职译意风”——当时好莱坞原版电影在中国放映,需要为不懂英语的观众做同声传译。很多观众喜欢她生动而贴切的翻译风格,专门买她做翻译的场次的电影。那段时间,每个好莱坞她电影都会看很多遍,不仅熟悉剧情,还反复琢磨其中的表演,不知不觉中,她从好莱坞巨星的身上汲取了丰厚的营养,为日后的演艺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两年后,20岁的卢燕与梅家胜似手足的兄弟姐妹依依惜别,随母亲移居美国。为了实现成为银行家的理想,她在夏威夷大学攻读财务管理专业。在孤立无援的大洋彼岸,必须先谋生再谋道,为了生存,只要有适合的工作她都会去尝试。她做过会计、汉语教师、化验员、播音员……聪慧要强的她把每份工作都完成得有声有色。虽然读书和工作令她非常繁忙,但对表演的热爱始终未曾熄灭,她还是抽时间兼修戏剧与演讲。

1956年,卢燕全家移居洛杉矶。她在美国认识了丈夫黄锡麟,结婚生子,过起了家庭生活,虽然没有大富大贵,但也舒适安逸。只是眼看与自己热爱的表演渐行渐远,还是有些遗憾。丈夫最了解她的心思,鼓励她勇敢地到表演专业领域试一试,若不成功也没有遗憾了。

卢燕进入加利福尼亚州帕萨迪纳戏剧学院表演系深造之后,表演才华逐渐展露。凭着自己的感悟能力和热爱,到毕业的时候,卢燕已成为班上最优秀的毕业生。学校在每期学生毕业时都会举行盛大的公演,这一次,挑选卢燕担当主演,并请来百老汇的名角儿杰瑞·阿度为她配戏,演出东方剧作《八月茶室》。《八月茶室》是在美国流传很广的日本故事,这个戏在剧场公演了七天,每场观众都爆满。卢燕饰演的女主角是一名日本的艺伎,为了演好这个角色,她学跳日本舞,学说标准的日本话,下了十足的功夫。演出获得了极大的成功,当时美国最著名的女影星玛丽?毕克馥也来观看演出,在当地引起轰动。紧接着,在异国恋情题材的舞台剧《苏丝黄的世界》中,卢燕又塑造了女主人公——善良的妓女苏丝黄的形象,受到观众的追捧。

当时的美国演艺圈,非常崇尚东岸的演员,认为东岸的艺术水准比西岸高.所以想要追求高水平的演技,就得去百老汇磨练。同期的同学达斯汀·霍夫曼与吉尼·哈克曼,虽未有机会在毕业公演的时候挑大梁,却都雄心勃勃地进军纽约百老汇,后来都成为一代巨星。毕业公演大获成功的卢燕本可以借这个热度大展拳脚,向美国东岸发展。但那时候她已经三十一岁,是三个孩子的母亲,考虑到年迈的母亲和年幼的孩子,自己能把兴趣当成事业已经很幸运了,只要工作时间相对自由,同时又能照顾到家里,就是平衡家庭和事业最好的维度。不想奢求大红大紫,于是她暂缓了脚步,留在好莱坞,开始慢慢酝酿。

卢燕高挑大气的形象并不符合美国人印象中的东方女人形象,但是她珍惜每一个演出机会。角色无论大小,她都做足准备,永远都是准时到片场,而且有能力应对各种现场的调整,只拍一遍就达到导演的要求。凭着这份敬业精神,渐渐地,好莱坞导演需要亚洲女演员的时候都会找她。在她看来,好的表演是自然,不着痕迹,不止是演什么像什么,而是演什么是什么 上世纪60年代,卢燕成功地出演了她的第一部美国剧情长片《山路》。该剧由詹姆斯·史都华执导。不久她又与马龙·白兰度合作电影《独眼龙》。本来在片中卢燕与白兰度的对手戏份不少,却因为有些偏离主线,最终被导演在剪辑的时候舍弃大半。

两部与明星合作的电影,都没能平步青云。基于那时候美国人对亚洲人的认识,戏剧和电影、电视中的亚洲角色形象单一片面,卢燕年轻时很难遇到能让她成为国际巨星的作品。

 

卢燕把目光投向了国内。很多优秀导演都是她的良师益友,他们的作品给了她更大的创作空间。1969年唐书璇的处女作《董夫人》找到卢燕出任主演,那时唐书璇赴美国南加州大学进修导演刚回台湾,由于资历尚浅,影片的拍摄遇到很多意想不到的困难,即使在资金出现问题,演员片酬不能得到保证的时候,卢燕还是一直坚持与她合作,并从电影的剪辑等各方面提出意见,唐书璇也从善如流,听取建议。《董夫人》上映后,奠定了唐书璇另类前卫导演的地位,卢燕也获得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女演员。影片获得的荣誉,是大家齐心协力创作得来的,更是卢燕坚持不懈的成果。

六年后,与邵氏电影公司和李翰祥导演合作的电影《瀛台泣血》和续篇《倾国倾城》令她开始挑战生命中与她最有缘的角色——慈禧。慈禧的形象在大多数中国观众心中是专横跋扈、刁钻刻板的,这与卢燕生活中待人热情随和的品行并不贴合。接到这个角色后,卢燕看了很多历史资料,发现慈禧并不是所有时候都横眉立目,她也是个真实的人。《倾国倾城》中,她把慈禧作为女人情绪化的一面和对权利的掌控欲融于一身,又一次摘得了金马影后的桂冠

1987年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执导《末代皇帝》,他看了卢燕在话剧《小狐狸》里的洋装扮相,起初想让她演德龄公主。但不久后他改变主意,决定精简掉德龄这一角色。而慈禧的角色,贝纳尔多·贝托鲁奇在几番寻找后,都找不到八十多岁会英语又会演戏的女演员,只好邀请当年不到五十岁的卢燕再度扮演慈禧。这部电影里的慈禧,可以说被妖魔化了,浓重的妆容和阴冷的语调,让观众中的小孩子被吓得哇哇大哭。卢燕向导演提出过剧中很多与历史不符的地方,比如慈禧爱美、龙椅不会随意移动等,导演坚持他所做的艺术加工,认为这个慈禧是五岁小溥仪眼中狰狞的样子。卢燕最终选择按照导演的要求,把这个慈禧演得让人胆寒。该片获得了第六十届奥斯卡金像奖。

而卢燕自己最喜欢的那一个慈禧,是舞台剧《德龄与慈禧》中的慈禧。编剧何冀平在剧中更突出了慈禧作为女人的一面。她聪明,有着浓厚的求知欲望;她对吃穿都很讲究,每天会换三套衣服,用衣服上花朵盛开的不同程度代表一天的不同时间;她欣赏美好与真诚。卢燕说:我更愿意把慈禧当成一个真实的人来演。和荣禄在一起时的妩媚、性情和娇嗔;对光绪愤怒与伤心中温情的母爱;与德龄忘年闺蜜式的交往情景,都拿捏得恰到好处。这一次卢燕如愿演出了一个不一样的慈禧。

 

除了自己深爱的表演艺术,卢燕这几十年中都在不遗余力地为中西方文化交流搭建桥梁。

弘扬京剧艺术。卢燕深爱京剧,她认为中国的每一代人都有责任去传承、发扬京剧艺术。二十几岁初到美国,她就将京剧经典剧目翻译成英文介绍给西方。直到今年,梅葆玖先生纪念父亲梅兰芳诞辰120周年的世界巡演双甲之约中,卢燕依然亲自登台为义父献唱。当年离开梅公馆移居美国的时候,卢燕刚20岁,梅葆玖才13岁,开船前梅葆玖把自己5美元的压岁钱都给了卢燕,七十载弹指一挥间,这份情谊日久弥新,两位高寿老人联袂登场同台献艺,感动世界。

投资拍摄纪录片。作为第一代在好莱坞奋斗的中国人,其中坎坷不言而喻。曾几何时,在西方镜头下的中国面孔,都是矮小、卑微、势利,即便是改革开放后,在很多西方人的心目中,中国还是那样的贫困、落后。卢燕致力于在身体力行中改变这一切。她在美国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影视公司,1983年至1984年间曾带领一支由中日两国组成的摄影队多次深入西藏腹地,拍摄了介绍西藏自然风光、风土民情、文化艺术、宗教习俗及西藏人民生活的大型系列电视纪录片。这也是外国电影人第一次用镜头忠实地纪录西藏人民的生活状态。她拍摄西藏的纪录片,是希望传递一种天地间的大美、人性的纯真、信仰的虔诚。我觉得这是东西方互通的地方,能够让他们真切地感受并认同。”2006年,卢燕再度携当年的摄制组成员,重返旧地,从新建成的青藏铁路的起点开始新的西藏之行,拍摄全新的西藏纪录片。纪录片的主线是卢燕寻访20年前的西藏,包括一位藏族老画师任增班觉和他的家庭,并穿插引入1983年间拍摄的历史资料。卢燕作为本片的主人公,同时担任记录者和讲述者的双重角色,从对个人命运的关注,逐步注视,到文化的传承,而最终的落脚点,是为一个民族的生存状态留下真实写照。

提携年轻中国电影人。对于在好莱坞打拼的中国年轻电影人,卢燕总会尽力帮助。当年在美国纽约大学,她看到李安在学校的作业和《喜宴》剧本,非常欣赏他的才华,愿意零片酬出演,还帮他寻觅机会。后来因为种种原因,总是未能合作成。在《色·戒》中,李安专门为卢燕和陈冲写了一场打麻将的戏,完成三人多来以来的合作愿望。

 

卢燕说:随着国家愈来愈开放,而今的太平洋都是朝发夕至了,国与国之间的合作没有沟壑,也有越来越多的中国电影人在好莱坞奋斗,我想我能做的就是尽我绵薄,当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会不遗余力。这是原则。

20147月,卢燕在赖声川导演的《如梦之梦》中饰演老年顾香兰之际,谈及历尽繁华的感慨时,唯有八个字: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一位令人尊敬的华裔艺术家,一位世界舞台中国制造的开拓者,卢燕主席的到来将对休斯顿地区的文化艺术界,特别是对本次全球青少年艺术大赛的宗旨,在海外传承和传播中国的文化有着深远的意义。

 

(特别感谢新剧本杂志作者风存对卢燕主席的访问整理)